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案

一、方案背景

2017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加快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国防深度融合为主线,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于2018年面向高等学校本科新增人工智能专业。继本科院校后,高校职业教育(专业)也于2020年新增人工智能。截至目前共有440所本科高校开设了人工智能专业,480多所高职院校开设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相关专业。把握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态势,找准突破口和主攻方向,培养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的人工智能高端人才,是我国AI教育的重要使命。

二、建设目标

在人工智能产业高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对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旺盛,院校需要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为全校师生提供一个了解人工智能行业动态、技术应用、落地场景的平台与课程,根据不同的专业学科学习不同深度的课程内容。同时,着力培养一批具备开展人工智能创新实验指导的教师,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与教学质量,帮助打造出精品课程。结合实际教学与实践需求,建设具备帮助学生快速成长及提升综合素质的智能设备部署、运维实验室服务于智慧城市发展,培养科研人才,帮助学生快速具备社会实践及工作的能力。

三、建设内容

根据对目前及未来的行业人才需求的判断,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行业落地经验,推出完整的人工智能教育解决方案,涵盖人工智能教学软件、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实践训练软件资源、实践训练硬件设备、行业实践训练套件、服务支撑等。

●人工智能课程体系:包含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通识课程面向所有专业,支持零基础学习,集知识引导、技术体验、开拓视野、兴趣培养、思路开阔为一体,为各个专业的学生提供人工智能学习机会;专业核心课程使师生掌握人工智能数学基础、数据库技术、Linux操作系统、Python编程技术、机器学习技术应用等专业知识和技能。

●实践训练软件资源:配备了详细的课件、教学大纲、教学指南和实验手册等教学资源。通过情景导入,课堂讨论,实验探究和分析总结的教学流程,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小组合作,并动手探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实践训练软件将理念和实践相结合,既让学生深入了解了相关原理,又能自己动手解决问题、操作实践,激发学生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对人工智能教育的体验感和参与感。

●实践训练硬件设备:在实训实验课程内容的学习中,利用迷你编程小车、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实验箱等硬件设备进行人工智能学习的活动实践,在趣味中了解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掌握编程技能,培养计算思维,为学校师生提供良好的教学体验环境。

●行业实践训练套件:根据行业应用真实场景,应用商用设备设计而成,同时提供相应的课件以及实验指导书或实训手册等内容,结合项目落地院校实际教学情况,建设具备帮助学员快速成长及提升综合素质的实训室及实验室。实践训练设备可应用于多种行业场景,集成多种应用能力。

●服务支撑:提供各类优秀的企业工程师资源,帮助院校教师掌握人工智能教育的知识、实践技能、人工智能教学工作的基本技能。通过资源、技术的开源赋能,助推人才培养和人工智能学科建设,提高教育水平,促进产学研融合,助力学校进行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发挥高技术企业的科研产业优势,提升合作水平,与院校共谋建设成果及能力转化。

四、方案优势

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建设方案是集实训实验室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联合科研项目、赛事指导、赋能培训、优秀毕业生就业推荐等多位一体的立体、可持续解决方案。

教学环境上,一方面提供搭建好的实验实训环境给学生学习、训练,同时提供丰富的行业SDK供教师、学生进行二次开发,与科创打通;教学资源上,可联合院校共同开发教材,构建教学标准;

科创方面,可以与院校共同申报并且开展科研项目,同时可以对有条件的院校开放部分科研内容,成果共享;在学生参与的高质量赛事上,可以予以联合指导,对于高水平学生,可以定向推荐实习、推荐升学、录用。
赋能培训方面,一方面对校内师资进行培训,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同时发挥高校社会服务功能,赋能教师对外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