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部高教司2023年第二批(2024年第一批次)产学合作协同育人立项名单的公示
为了响应《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关于征集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的函》的号召,深化校企合作项目成果,配合高校推进实验教学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资源开放共享,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来满足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深入推进产学合作,协同育人,创新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公司急需人才,加快计算机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切实发挥IT领军人才和师资人才的作用,促进信息技术服务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2023年润尼尔公司计划投入资金资助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建设、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项目、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秉持“互联网+实验室”理念,助推高校实验教学改革与发展。
润尼尔公司参加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3年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共收到项目申请190项。公司组织有关专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对申报项目进行了评审,2024年第一批次遴选出96项协同育人项目予以支持。现将评审通过名单对社会公布。公布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序号 | 项目类型 | 承担学校 | 申报题目 | 项目负责人 |
1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安徽农业大学 | 生态环境类虚拟仿真实验基地建设 | 范世锁 |
2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杭州师范大学 | 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和平台建设研究 | 陶国芳 |
3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苏州科技大学 | 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及学生实践平台搭建 | 闫瑾 |
4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安徽理工大学 | 材料成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应用 | 许军 |
5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 基于润尼尔平台构建航空特色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的探索与实践 | 孔宪俊 |
6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大连海洋大学 | 劳动实践课程思政虚拟仿真实践基地 | 范晓旭 |
7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企业信息化工程管理虚拟仿真项目 | 张峤 |
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暨南大学 | “一国两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研究 | 何小勇 |
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广东医科大学 | 肠道致病菌的培养与鉴定虚拟仿真实验 | 张薇 |
1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北工业大学 | 羽毛球技术动作分析及其运动解剖虚拟仿真实验 | 汤雪芝 |
1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华东理工大学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在现实教学中的应用、推广与共享路径研究 | 张浩然 |
1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福建师范大学 | 蛋白质结晶综合实验设计虚拟仿真建设 | 欧阳松应 |
1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兰州理工大学 | 传统聚落价值认知与保护传承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 | 闫海龙 |
1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大连工业大学 | 公园植物景观营建虚拟仿真实验 | 张妤 |
1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安欧亚学院 | 企业协同运营虚拟仿真实验 | 王艳武 |
1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北师范大学 | 自动控制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实践与应用 | 摆玉龙 |
1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云南大学 | 云南普洱茶进入欧洲市场的跨文化营销虚拟仿真实验的运用与推广 | 周观琪 |
1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甘肃农业大学 | 《近代材料测试技术》课程中晶体衍射模拟 | 魏彦平 |
1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吉林大学 | 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与研究 | 杨晓帆 |
2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清华大学 | 《神奇的大脑》新形态教材建设的探索 | 张玉琪 |
2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清华大学 | 压水堆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建设与实践 | 黄善仿 |
2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师范大学 | 影像艺术鉴赏AI智能评测系统 | 陈亦水 |
2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清华大学 | 《认识和感悟中医药》虚拟仿真实验 | 冯兴中 |
2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山东大学 | 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实验室开放共享体系研究 | 王小宁 |
2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吉林大学 | 虚拟仿真技术在热处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 张佳旗 |
2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山东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无机非金属材料生产实践虚拟仿真课程设计及开发 | 孙晓宁 |
2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太原理工大学 | 基于AI背景下的建筑数字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以建筑设计课程为例 | 王婧然 |
2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吉林警察学院 | 虚拟仿真系统在智慧教室中的多场景应用研究 | 葛双龙 |
2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东北财经大学 | 《改革开放史》虚拟仿真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 | 闫鸿鹂 |
3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山东大学 | 先进材料成型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与应用 | 毕见强 |
3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交通大学 | 先进材料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丁克俭 |
3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 | “12345”接诉即办虚拟仿真实验与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课程建设的应用研究 | 皇娟 |
3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华大学 | 川西民居景观空间认知与重构虚拟仿真实验 | 曾筱 |
3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基于智能路径优化的可视化虚拟实验平台的实验项目与内容设计优化 | 董华松 |
3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宁夏理工学院 | 以创新人才为导向的课程案例资源建设 | 周金莲 |
3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宁夏理工学院 | 新工科背景下通信类课程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验 | 刘凯 |
3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国人民警察大学 | 变配电站及输电网络消防安全检查虚拟仿真实验(脚本设计) | 李强 |
3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安工程大学 | 集成电路制造工艺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平台建设与教学实践研究 | 李连碧 |
3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湖南工学院 | 应用型大学的智慧实验室建设规划与实施路径 | 李理 |
4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衡阳师范学院 | 应用心理学专业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 | 郑志辉 |
4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青海师范大学 | 青藏高原综合自然地理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应用 | 孙永娟 |
4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武汉体育学院 | 运动生物力学测试方法虚拟仿真实验 | 吴成亮 |
4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 输气管道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教学创新 | 阎凤元 |
4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师范大学 | 普通生物学综合探究实验课程资源建设 | 李小蒙 |
4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哈尔滨石油学院 | 旋转导向技术钻井虚拟仿真实验建设及应用研究 | 李岳祥 |
4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高校管理类智能实验室建设与应用 | 江海旭 |
4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工业大学 | 城乡生态与碳达峰碳中和虚拟仿真试验 | 薛飞 |
4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武汉大学 | 人工智能写作教学与创研虚拟仿真课程建设 | 郭婷婷 |
4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湖北科技学院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CT成像原理实验教学系统的设计 | 张侠 |
5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辽宁科技大学 | 校级开放式虚拟仿真教学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及应用研究 | 樊星雨 |
5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武汉大学 | 地下工程虚拟仿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应用 | 卢海峰 |
5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河北工程大学 | 水工混凝土防渗墙施工工艺虚拟仿真实验项目 | 李书芳 |
5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林业大学 | 动物机体形态结构虚拟仿真教学实验 | 张东 |
5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交通大学 | 轨道车辆轮对先进制造虚拟仿真研究 | 樊文刚 |
5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太原理工大学 | 校级开放式虚拟仿真教学及资源共享平台建设与应用 | 高炜 |
5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东北师范大学 | 数字人文视角下朝鲜族民俗记忆虚拟仿 真实验课程设计与应用 | 张文亮 |
5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华北理工大学 | 虚拟现实技术助力《产品创意设计》教学模式转化与教学资源建设 | 赵文涵 |
5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分布式光伏“源网荷储”协同控制虚拟仿真 | 刘洪臣 |
5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白城师范学院 | 轻质金属的动态仿真实验 | 康爽 |
6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中国人民解放军火箭军工程大学 | 基于虚拟仿真的“模电”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融合研究 | 姚鹏 |
61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辽宁工业大学 | 虚拟仿真实训平台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 王晓磊 |
62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境外参展实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 | 王晨雨 |
63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鲁迅美术学院 | 鲁艺红色经典美术虚拟仿真实践基地建设 | 苏欣 |
64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 展览展示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 | 王军 |
6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交通大学 | 自动控制原理线上线下混合课程建设探索 | 李润梅 |
6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兰州大学 | 《地貌学》课程中基于虚拟仿真实验的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 李琼 |
6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华北电力大学 | 新工科背景下《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混合式教学改革与实践 | 江登英 |
6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基于动作评估的肌动学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课程设计 | 黄怡然 |
6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嘉兴学院 | 大学商务英语课程虚拟情境教学改革与实践 | 章剑飞 |
7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温州商学院 | 创新驱动,虚实共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 季超群 |
7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成都理工大学 |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设计与应用 | 吴媛媛 |
7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九江学院 | 结构实验课程虚拟仿真教学创新与实践 | 杨忠 |
7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武汉科技大学 | 耐火浇注料制备与性能表征虚拟仿真实验系统研发 | 夏忠锋 |
7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扬州大学 | “四新”背景下星地激光通信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建设 | 黄新宁 |
7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三峡大学 | 水电工程砂石料生产及计价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 | 刘潋 |
7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湖北文理学院 | 基于微服务架构的老年人健康大数据中台虚拟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 黄健 |
7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华大学 | 大数据审计课程体系建设 | 肖东华 |
7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河南理工大学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碳金融工具创新应用教学体系改革与实践 | 任长江 |
7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华大学 | 虚拟仿真教学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运行研究 | 刘璐 |
8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福建师范大学 | 全过程民主视阈下政府治理与公共政策制定虚拟仿真实验 | 刘文文 |
8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南交通大学 | 双碳背景下危险废物减污降碳协同处理虚拟仿真实验的系统构建与实施 | 王东梅 |
82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新文科背景下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 | 陆源 |
83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 | 文科背景下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路径探索与研究 | 章含知 |
84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南通大学 | 地下水循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课程设计 | 顾晓敏 |
85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西南交通大学 | 钢铁行业碳排放核算虚拟仿真实验的构建与教学 | 龚正君 |
86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以学生能力为本位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改革 与实践 | 黎翔 |
87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武汉科技大学 | 耐火材料导热系数测试虚拟仿真实验 | 李亦韦 |
88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井冈山大学 | AR/VR应用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创新研究 | 叶丹 |
89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新医科背景下中医药类虚拟仿真教学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及应用 | 邓成方 |
90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清华大学 |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医学心理学与健康生活实验教学 | 冯坤 |
91 |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大学 | 职业能力为导向的职业本科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探索与研究 | 侯瑞萍 |
92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武夷学院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地建设 | 龚敏芳 |
93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龙岩学院 | 水工环综合物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地建设 | 邱占林 |
94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莆田学院 | 基于妈祖信俗VIP酒店团队接待训练虚拟仿真教学基地建设 | 刘金阳 |
95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福建江夏学院 | 面向工业化生产的PCB制造工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地建设 | 胡晓华 |
96 | 实践条件和实践基地建设 | 宁德师范学院 | 机能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基地建设 | 沈成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