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虚拟仿真+AI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5年6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承办、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职业教育虚拟仿真+AI创新实训基地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武汉举行。来自全国行业领域专家及100多位职业院校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副秘书长单丛凯研究员致开幕词,他强调虚拟仿真与人工智能融合对重塑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形态的战略意义,新一代信息技术不仅要应用于教学环节,更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他指出虚拟仿真和AI技术的融合应用将改变传统的实训教学模式。

武汉城市职业学副校长叶学文代表承办方致欢迎辞,表达了学院在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升级方面的坚定决心。他指出,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作为国家"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始终坚持"技术引领、产教融合"的办学理念,我校建成了一个国家级教师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原主任、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副会长李平博士在《从"虚拟仿真"到"数智共生":AI驱动的实训教学新范式探索》的主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AI驱动下从虚拟仿真到数智共生的实训教学新范式演进路径。报告通过系统梳理2013-2023年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数智共生"教育新范式,强调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融合AI、VR/AR等前沿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跨时空协作与创新能力目标的培养。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高等教育发展处原处长刘俊波研究员,在《加强资源建设-提升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建设应用水平》的报告中,介绍了在数字化战略推动下,虚拟仿真实训已成为解决"三高三难"教学痛点的关键举措。通过分析资源定位、建设原则及五类典型应用场景,提出"体系化-现代化-自主化-规范化-装备化-常态化"的六维建设观点,并强调需配套师资培养、激励机制和校级管理平台。通过对青海建院、贵州交院等案例的分析,说明虚实融合实训体系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支撑作用。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汽车技术与服务学院院长明平象教授作主题为《车路云协同视域下:智能网联汽车AI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职教新模式》,介绍了推动“人-车-路-云”高效协同,构建“技术研发+场景测试+人才培养”三位一体教育新生态,为实现智能网联汽车人才培养提供了真实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景,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虚拟现实技术与产业创新平台副理事长文福安教授作题为《智能交互沉浸式虚拟现实教学系统研究》的主题报告。指出VR+AI技术正推动教学环境从二维向三维空间演进,通过案例介绍了体系化的沉浸式虚拟现实课程案例,国家研发计划项目"智能交互实验教学关键技术研究",着力打造虚实互联的新型学习平台,并在职业院校和中小学中开展应用示范。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主任刘金库教授作主题为《数字赋能提升实验教学中心内涵的举措与实践》的报告,介绍了如何通过数字化手段突破实验教学中的时空限制和安全风险。这些创新实践为职业院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参考。

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信息学院副院长鲁娟教授作主题为《虚实融合-智启未来:AI+VR赋能专业实训教学创新路径》的报告,展现了地方职业院校在虚拟仿真与AI技术应用落地层面的深入探索和特色成果,彰显了院校协同推进职教数字化转型的蓬勃活力。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肖静教授作主题为《产教融合 研创相长 虚实共生 - 基于虚仿基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实践与探索》的报告。报告从工作室建设背景、建设基础、建设实践和建设反思四个方面展开阐述,全面呈现了基于虚仿基地的名师工作室建设路径,为职业教育领域相关工作室建设提供了清晰的实践样本与经验参考 。

协办单位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罗涛,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实践与探索》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资源-平台-环境"三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强调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学伴、实时指导、个性化评价等功能,有效解决实训教学中的"三高三难"问题,展示了虚实融合的智能化实训场景,并详细介绍了校级管理平台的数据驱动管理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开发、应用推广与人才培养的闭环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副教授沈凌老师主持会议。15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武汉城市职业学院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包括教师教育公共虚拟仿真实训中心、VR沉浸式教师教育虚拟仿真实训室、数字化教育技术应用实训室、教师教育桌面一体交互虚拟仿真实训室等内容。

本次研讨会为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搭建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与会专家和教师共同探讨虚拟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与应用,分享各自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推动职业院校在这一领域创新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