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虚拟仿真+AI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锦州成功举办
2025年6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主办、辽宁工业大学承办、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高校虚拟仿真+AI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研讨会”在辽宁锦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行业领域专家及180名高校代表参加会议。
辽宁工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赵薇教授在致辞中表示,学校作为一所有着鲜明红色基因的高校,始终将“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融入办学实践中。学校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凝练专业特色,创新实验实训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将持续探索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新形态,深化产教融合与资源共享,进一步推动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原主任李平博士在《从"虚拟仿真"到"数智共生":AI驱动的实验教学新范式探索》的主旨报告中,深入探讨了AI驱动下从虚拟仿真到数智共生的实验教学新范式演进路径。报告通过系统梳理2013-2023年高校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重点阐述了"数智共生"教育新范式,强调该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融合AI、VR/AR等前沿技术,构建虚实结合的教学环境,从而实现个性化学习、跨时空协作与创新能力目标的培养。
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高等教育发展处原处长刘俊波研究员,在《高校虚拟仿真教学创新实验建设与案例申报》报告中指出,为有效推进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体系化、标准化、装备化、智能化”发展。高校应从重点打造“资源-装备-平台-空间-师资与机制”五位一体的创新实验室建设,特别注重资源体系化建设,推动多终端协同应用,升级教学管理平台,多方协同,共同推进虚拟仿真教学常态化。
华东理工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工程创新实践中心主任刘金库教授以《AI赋能项目式教学提升实验教学质量的举措与实践》为题,详细介绍了华东理工大学在AR、AI等数字资源建设、AI赋能项目式教学、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应用及跨校共享等方面的成功实践。
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实验中心主任,心理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曾祥炎副教授作《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课程)的高阶性设计》报告,提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高阶性设计"新范式,以“动态数据驱动”、“脑机融合交互”、“千人千面推演”等突破性设计为核心,重构实验教学底层逻辑,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提供可推广的智能化高阶性解决方案,助力学生综合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东北财经大学智慧校园建设中心主任、经济管理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辽宁省教学名师姜明教授结合财经类高校特色作了《人工智能赋能新文科建设的范式革新与实践路径》报告。介绍了数智赋能新文科建设规划与愿景,转化阶段,主体能力与基础先行、教学变革与效能跃升,智慧阶段,泛在赋能与生态构建。推动人才培养从“学知识”向“强能力”转变,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卓越财经人才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辽宁工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部主任崔文翀教授向与会代表分享《校级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建设与探索》报告,展示了辽宁工业大学在虚拟仿真平台建设方面的阶段性成果与未来规划。
北京润尼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裁陈美松,在《人工智能背景下的高校虚拟仿真实验室建设实践与探索》报告中,提出了基于国家政策导向的"资源-平台-环境"三位一体的建设框架,强调通过AI技术实现智能学伴、实时指导、个性化评价等功能,展示了虚实融合的智能化实验场景,并详细介绍了校级管理平台的数据驱动管理模式。通过产教融合实现资源开发、应用推广与人才培养的闭环发展。
本次研讨会由辽宁工业大学工程实践教学部主任崔文翀教授和工程实践教学部副主任赵作福教授分别主持上下午会议。
22日上午,与会代表实地参观了辽宁工业大学虚拟仿真实训中心,包括CAVE体验中心、虚拟工厂IE实验室、混合现实辅助制造与维保、未来工厂多人协同设计VR体验、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等内容。通过现场观摩和讲解,代表们直观感受了该校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环境建设、平台运行及特色资源应用方面取得的成效,对虚拟仿真技术在工程实践教学中的落地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本次研讨会为高校虚拟仿真+AI创新实验室建设与应用搭建了合作与交流的平台,分享各自的经验与见解,对于推动高校在这一领域创新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